在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股票配资公司排行榜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前言
新中国在血与火的战争中诞生,这一路坎坷曲折但也诞生了无数的英雄。
在新中国成立后,为了表彰那些为了新中国出生入死的英雄与那些血染山河的英魂,国家在天安门广场设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。
并于1955年进行了授衔仪式,其中诞生了开国十大元帅,其中四位元帅还有着一个尊重又不失亲和力的称呼——老总。
但在这四位老总中,毛主席却只称呼其中三位为“老总”。
那这四位老总是谁?其中是谁没有被毛主席这样称呼?
新中国的军衔又是如何进行评定的呢?
展开剩余94%军衔的评定
新中国成立之后,为了加强军队的正规化、现代化建设,实行军衔制的问题很快被重新提上了议事日程。
本来中央决定在解放全中国后就进行军队授衔工作,但朝鲜战事让新中国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计划,进行抗美援朝作战。
在1953年,在三八线附近交战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,后续虽然有局部冲突,但半岛局势逐渐稳定。
新中国的授衔仪式也于1955年举行。
因为根据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》第二章第九条的规定,
“对创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全国人民武装力量进行革命战争,立有卓越功勋的最高统帅,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”。
所以在最初的授衔方案中,准备授予毛主席大元帅军衔,但毛主席却坚持不授大元帅军衔。
就这样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”成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空衔。
而为毛主席专门制作的大元帅服被毛主席送到了军事博物馆。
另外因为中国革命十分曲折,很多人是自井冈山就参加了革命的,还有很多国民党投诚起义的将领,这些人应该如何评级呢?
对此,毛主席与中央军委给出了一个评定建议,“红军不下校,抗日不上将”。
但对于高级将领的军衔评定就十分谨慎了,对于元帅军衔的评定,军委制定了如下的评衔标准:
第一,必须是革命初期参与革命的;
第二,必须担任过红军的军团级领导,或者是红军军级干部;
第三,必须是红军根据地或者八路军根据地的创始者,或者重要领导。
由此就能够看出,解放军中每一个元帅军衔背后都是一团燎原的星火。
正是因为这些革命根据地的建立,让中国在那个黑暗的时代迎来了一丝光明。
也只有元帅军衔才能够表彰这些将军的功勋与贡献,而“老总”这一称呼比元帅要求还要高,又当立下那些不世战功才能够获得呢?
这就要看看几位老总在革命战争中的重大贡献了。
朱德元帅
首先介绍一下朱德元帅,作为出身于佃户的朱德,在亲戚的接济下进入学堂,后续进入演武堂进行深造。
随后参与了护法战争,从一名士兵逐渐成为团长,旅长直到军长。
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,接触到马克思主义,并且前往国外加入了共产党。
在1927年8月1日,朱德与周恩来,刘伯承,李立三等人发动了南昌起义,正是这一天,被定为解放军的建军之日。
当时蒋介石进行了举世震惊的“四一二”反革命政变,中国革命陷入低谷,南昌起义的枪声让无数有识之士都看到了革命的希望。
在朱德与陈毅的指挥下,部队进行了多次转战。
最终,朱德带领着队伍上了井冈山,与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的部队合兵一处,建立了中央苏区。正是在这里,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希望。
在井冈山时期,朱德元帅与毛主席进行了多次对话,针对当时的情况,朱德元帅就与毛主席一起提出了游击战的“十六字方针”,并且根据中国国情,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形势与方向。
就连毛主席都说,自己的很多军事思想都是根据朱德元帅的经验总结出来的。
但随着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,朱德被迫离开军事指挥岗位,尽管如此,朱德依旧跟战士们在一起,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困难。
因此,在红军时期朱德在军队中的威望就十分高。
但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,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,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开始了。
在经历湘江血战后,中央在遵义会议上指出了博古与李德的错误,朱德坚决支持与拥护毛主席重新回到中央,进行军事指挥。
在1935年九月,中央红军进行北上转移,张国焘却坚决执行错误路线,执意要南下作战,并且要另立中央,企图分裂红军。
在会议上,朱德与刘伯承明确的反对张国焘的主张,并且强调红军要团结统一,不要分裂。
在朱德,刘伯承,徐向前等人的工作下,红军团结一致,成为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!
在抗日战争期间,朱德也是身先士卒,担任了八路军总指挥,不久就改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。
在国共统一战线后,朱德也曾经拜访过诸多国民党将领,无数将领都讲出了一件事:
在围剿红军期间,蒋介石曾经悬赏十万大洋要取朱德的首级,结果与会将领皆没有“揭皇榜”让蒋介石大为无奈。
毕竟,蒋介石也知道朱老总作战能力很强,国民党军中难逢对手。
在抗日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,朱德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,与卫立煌一起攻击进犯之敌。
卫立煌指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进行抗战,朱德利用游击战进攻日军的机场,破坏日军的铁路,公路与电话线,伏击日军援兵,支援了忻口会战的正面战场。
随着战争进行,朱老总再次率领部队深入敌后,开辟了太行山根据地;
随后又前往晋冀鲁豫与晋察冀边区,指导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工作。
在1940年5月回到延安,开展南泥湾开荒,并且与彭德怀一起组织了百团大战,极大的鼓舞了国内的抗日情绪。
可以说,朱德元帅是人民军队的创立者之一,他的人生履历就是人民军队革命的历史。
在中国革命过程中,朱德一直负责人民军队的建设工作,毛主席曾经说:
我是人民军队的总政委,朱老总是人民军队的总司令,我们俩没有谁都无法独自完成中国的革命。
彭老总
至于另一位老总,他更为被人熟知,他就是彭德怀。
在抗美援朝开始前,毛主席开会点将,最终主席派出了:
谁敢横刀立马,唯我彭大将军的彭德怀。
在三年的抗美援朝的战争中,彭老总与志愿军打出了中国几十年的和平。
彭德怀在1928年进行起义,组建了红军的第五军团,随后带领起义队伍到达井冈山。
在击退了国民党的四次“围剿”之后,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利。
当时的指挥博古李德等人为了推卸责任,认为是前线指挥者彭德怀作战不力。
彭德怀是一个火爆脾气,回到指挥部就将李德拽到前线上让李德看看什么是战争。
但李德固执己见,让彭德怀顶着敌军的炮火与飞机轰炸带领步兵冲锋夺回阵地。
李德给出的这个建议如此离谱,彭德怀大怒,扔给李德一挺重机枪让他上去冲锋。
在周恩来的斡旋下,李德最终同意暂时回撤,红军进行战略转移。
在长征过程中,在一线指挥军队的就是彭德怀。
彭德怀率军一鼓作气突破敌军的四道防线,红军战士死伤惨重,从八万人锐减到三万人。
气的彭德怀大骂:
“这是崽卖爷田不心疼!”
遵义会议之后,彭德怀指挥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,一路过关斩将,保证了中央的安全。
因为一直担任红军的高级指挥官,彭德怀的名字被无数的军官与士兵所熟知,因此,彭德怀在解放军中威名很高。
在抗日战争时期,彭德怀担任八路军副总指挥,很多战役都是由彭老总与朱老总制定的作战计划。
在抗日战争胜利后,彭德怀回到延安,担任第一野战军的司令员。
解放战争时期,第一野战军为了保证中央安全,以三万人与胡宗南的23万大军进行周旋。
胡宗南进入延安的时候,还让秘书熊向晖带了几本书,以展示自己的儒将身份。
然后,这几本书却一眼都没有看,彭德怀直接认识让这位黄埔一期的优等生陷入自我怀疑。
最开始,胡宗南为了能够找到中共中央,开始大范围搜索。
彭德怀就利用游击战术,将敌人引入陷阱,围而歼之。例如青化贬战役就是彭德怀利用地形优势歼灭俘虏国民党三千多人。
随后,胡宗南改变战术,采用密集队形进行滚筒式进攻。
彭德怀见招拆招,让部队化整为零,牵着敌人的鼻子行走在崇山峻岭之间。将敌人“肥的拖瘦,瘦的拖死”,随后在进行歼灭。
胡宗南分兵容易被各个歼灭,不分兵也找不到彭德怀的一野进行决战,在多次损兵折将之后被迫退出延安。
第一野战军虽然没有取得辽沈战役,淮海战役那样的大胜利,但第一野战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,保证了中央的安全,牵制了大量的敌军主力,为其他战场减轻了压力。
贺老总
贺龙的影响力是很大的,因为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就是贺龙的队伍。
在1914年,贺龙就已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,他曾经与孙中山先生一起完成了护法战争,随后又参与了北伐。
贺龙的骁勇善战让蒋介石都要叫一声贺老总,随后贺龙升任师长,蒋介石便开始百般拉拢。
随着南昌起义的枪响,贺老总从一个国民党员变成了共产党的信仰者。
随后,根据中央的指示,贺老总将自己的部队交由朱老总指挥,自己回到上海随后又前往湘西进行起义。
1935年,贺龙与任弼时开辟了湘西的革命根据地,组建了红二、六军团,并且主动出击侧面支援了长征中的中央红军,随后红二、六军团也进行了长征。
抗日战争时期,贺老总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,并且指挥军队对日军进行了沉重的打击。
尤其是忻口战役的战场上,贺龙带着八路军在雁门关附近设伏,依靠地理优势击毙日军百余人,并且一举夺回雁门关。
在国共合作时期,蒋介石深知贺龙的能力,随即亲自带着贺龙的家乡茶上门拜访贺龙。
在寒暄过后,以高官厚禄和大量的银元拉拢贺龙。
贺龙只是淡淡说:
抗日未成,委员长还是专心抗日吧!随即端茶送客。
蒋介石没了面子,但终究还是没有追究,究其原因还是贺龙在军队中的威望很高,国民党很多高官都是贺龙曾经的故旧。
解放战争时期,贺老总再次将自身的军队交由彭老总指挥,自己则率领第十八兵团进行入川作战。
贺龙与刘伯承两位元帅开始对宋希濂所部进行围追堵截,最终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宋希濂十四万大军灰飞烟灭。
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,贺老总一直负责后勤事务,在战场上露面不多
。
但两次将自己的军队交给中央进行调派,因此很多指战员都是贺老总的老部下,因此贺老总在军队的地位与影响力很大。
陈老总
最后一位就是陈毅,他曾经担任新四军的军长,在皖南事变后,新四军就由陈毅挑大梁。
面对国民党的步步紧逼,陈毅利用国民党的派系矛盾,拉拢中立派,对于顽固派进行有力回击。
在1940年,国民党多次挑起摩擦,企图消灭新四军。
陈毅部署了黄桥战役,诱敌深入到黄桥地带后,进行伏击。
一战打死打伤国民党军队一万余人,成功击退了国民党,保护了国共统一战线,为苏北,苏中等地开展根据地提供了保证。
在解放战争时期,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,与粟裕大将一起参与了孟良崮战役与淮海战役,极大的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。
随后的解放上海的过程中,陈毅制定了“进城不进屋”的政策,让上海人民取得了对解放军的信任。
在上海战役进行之前,上海商会为了保证工厂安全,分别找到汤恩伯与陈毅,希望双方作战能够避开居民区与工厂。
陈毅对商人代表承诺,解放上海我们不用重武器,进城后约法三章,部队不会给各位添麻烦。
经过15天的战斗,国民党15万人被击溃,解放军在夜晚入城。
当夜解放军没有人进入民房,而是在大街上休息。等到上海人民打开大门的时候,都对解放军赞赏有加。
陈毅元帅在军中威望也极高,但主席却从不以老总相称,主要原因是因为陈毅与主席的关系不一般。
陈毅是一个诗人,经常写诗与主席一起讨论诗词。
主席对于陈毅的诗歌十分认可,两人除了是战友,还是诗友。
陈毅与主席在井冈山期间,一直进行诗歌切磋,另外就是跟主席探讨哲学问题。
这一时期,陈毅元帅受到主席的影响很大,主席对于陈毅来说就是革命道路上的老师。
在解放战争期间,陈毅去西柏坡看望主席,主席说:
你们三野打的很好,你陈毅功不可没啊。
一句话让陈毅大为惶恐:
我哪敢居功,我永远是主席的学生。
或许正是因为陈毅元帅与主席的特殊感情股票配资公司排行榜,主席才会称呼陈毅为同志吧!不论是什么样的称呼,先辈们为了革命做出的功绩都将被世人所铭记。
发布于:天津市